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再循环花岗石缓解新加坡混凝土行业危机

2008-08-27 来源:

核心提示:

  进口花岗石的价格自去年2月以来居高不下,使比它们便宜15%到20%的再循环花岗石成了本地建筑商的另一个选择,造就了花岗石再循环生意的兴起。

  花岗石如何再循环?它对废料再循环的意义何在?对建筑业有多大影响?记者向一家花岗石再循环厂了解个中情况。

  本地建筑业主要利用花岗石和沙石作为混凝土骨料(concrete aggregates),以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所以稳定的花岗石和沙石供应对建筑业特别重要。

  但从印尼进口的花岗石来源在去年2月受到波动。本报向建设局查悉,虽然新加坡已从其他国家进口花岗石来填补空缺,但进口花岗石的价钱自去年2月还是居高不下。

  去年2月,印尼以保护环境为由,全面禁止出口陆沙。新加坡只好转向距离较远的国家进口陆沙,运输费因此增加。到了3月初,印尼扣留几艘运载花岗石到新加坡的驳船,因为这些驳船运载的花岗石混有陆沙。

  在这之后,新加坡的花岗石进口受影响,建设局于是转向区域其他国家如中国和越南进口花岗石。当局也开始以储备的陆沙和花岗石供应市场,以稳定供应和这些原料的价格。

  再生混凝土骨料工厂SamGreen董事倪永福受访时说,公司在四年前投资120万元设厂经营再循环花岗石,结果亏损了3年,直到去年生意突然好起来,这要拜印尼限制花岗石出口到新加坡所赐。

  他说:“我们那三年面对亏损的压力很大,但坚持撑下去,因为觉得这方面以后一定有需要。现在成本与收入算是持平了。”

  由于花岗石和陆沙等建筑材料成本上涨,建筑商只好另谋对策,减轻财务压力。把混凝土里的花岗石再循环处理为“再生混凝土骨料”(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作为建筑材料,可用来建下水道、路基、路堤镶边石、建筑里面的隔墙等无需支撑建筑结构的部分。

  根据建设局数据,本地每年产生的混凝土废料就有200万公吨。本地工厂每年再循环140万公吨的混凝土废料。除了林厝港莎琳汶(Sarimbun)有4家大规模再生混凝土工厂,另有10多家小型工厂也经营再循环混凝土业务。

  倪永福说,他的工厂每月处理约1万公吨混凝土废料,以再循环成再生混凝土骨料。

  滨海湾市区(Marina Downtown)的路基及私人住宅“优景苑”的隔墙是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建造,“优景苑”也因此获颁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樟宜机场也在测试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建造飞机滑行道的路基。

减少混凝土垃圾埋置量

  但倪永福说:“其实我们工厂每天有能力1000公吨的混凝土废料,也就是一个月能处理3万公吨。可是我们目前的流量只是三分之一,我们期待今后在这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

  对建筑拆除公司来说,将混凝土废料再循环也可为他们节省垃圾埋置费,因为它们须为每公吨的垃圾埋置缴付77元的处理费。但把混凝土废料送往花岗石再循环工厂,建筑拆除公司不但无须为垃圾埋置费烦恼,工厂还向它们支付运输费。

  根据国家环境局数据,新加坡人去年制造了约560万公吨垃圾,其中大约14%是建筑与建筑拆除工程所产生的垃圾。集体出售、政府组屋和学校翻新等工程都是这些废料的主要来源。

  本地建筑垃圾再循环在去年取得高达98%的回收率,废铁收购商经常以高价收购金属类垃圾,一些工厂则专门经营木料再循环,而占了建筑垃圾一半的混凝土则能用来铺临时道路,例如建筑工地和临时停车场等。

[Page]

  但还是有一些建筑拆除工程的垃圾没被再循环,而是送到垃圾埋置厂埋置。

  环境局征收垃圾处理费,主要目的是鼓励建筑拆除公司尽量减少垃圾埋置。因此,将花岗石再循环使用也有助于降低垃圾埋置量,延长本地最后一个垃圾埋置厂实马高埋置厂的寿命。

再生混凝土骨料还不准用作建筑物主要支架

  政府目前还不允许建筑商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来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支架,例如柱子和楼板层(slab),因为它的安全性还未经过测试。

  倪永福说,再生混凝土骨料和进口花岗石在质量基本上差不多,但再循环过程无法将附在再生混凝土骨料上的洋灰去除。

  一般上,再生混凝土骨料上有5至10%是洋灰,这些杂质使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吸水性比花岗石强,所以工厂制作混凝土时要稍微调整其他主要材料比例,例如水、洋灰和沙石,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力量和稳定性。

  南洋理工大学和SamGreen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以测出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造混凝土的最佳混合比例,以便今后建筑商也能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支架。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据来源: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