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启新水泥:铸就唐山高楼大厦的脊梁

2013-02-27 来源:燕赵都市网

核心提示:讲述中国的水泥历史,不得不提启新生产出来的第一桶水泥;讲述世界的水泥历史,“马牌”水泥同样能够浓墨重彩地占据一席之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启新就是这些高楼大厦的脊梁。那时,“马牌”水泥的影子,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

  从启新立交桥向北走,缓缓上坡之后便能看到启新西门。大门口锈迹斑斑的红字,诉说着这个地方已经鲜有人来。而这个曾经辉煌了一个世纪的老厂,此时更像一个垂暮老人,静对着夕阳,回忆着年轻时所经历的喧嚣,淡淡地看着那些两鬓斑白的老员工偶尔从门前走过。 穿过毛主席曾经走过的“幸福路”,来到当年的8号窑,高大的窑体饱经岁月的冲刷却倔强地屹立着。巨身傲骨仿佛在告诉世人:它并不曾老去,而且永远也不会老。

  荣耀:不得不提的第一桶水泥

  讲述中国的水泥历史,不得不提启新生产出来的第一桶水泥;讲述世界的水泥历史,“马牌”水泥同样能够浓墨重彩地占据一席之地。

  在1889年之前,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唐廷枢受李鸿章之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水泥企业———唐山细绵土厂。

  2008年从启新退休的刘建武是在启新大院里长大的,无论是他的祖辈还是他自己,启新几乎代表了生活的全部。

  “我妈告诉我,我姥爷年轻的时候就在唐山细棉土厂工作。那时我姥爷是一个工匠,相当于现在的技术工人,带领着15个人在厂里干活。”刘建武说,因为当时工人很少而且缺少经验,所以工种分得没有现在这么细,经常是一个工人分管很多工作。“所以我姥爷要做钳工,还要去砌炉墙,也要给机器检修,工作非常累,但工资也很高。” 作为中国的第一家水泥厂,它虽然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桶水泥,但却因为技术落后,导致生产出的水泥成本高、品质差,唐山细棉土厂最终于1893年申请关闭。

  辉煌:“马牌”曾在世界上创造殊荣

  建筑水泥不能全靠进口,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技术,大规模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泥,才能实现民族的自强。1906年,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与开平矿务局矿师李希明、德国技师汉斯·昆德组成了“豪华阵容”,将唐山细绵土厂改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并购进了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开始大规模生产。在当时,“龙马负太极”是启新水泥的商标,这就是以后人们常说的“马牌”水泥。

  “国际上,马牌水泥也屡获殊荣,有美国圣鲁意赛会金奖、意国赛会金奖、巴拿马赛会金奖等等,这些赛会就相当于现在的世博会,各个国家的精品都集中在了一起,可以说当时启新水泥已经具备了世界顶级的水平。”退休前任启新宣传部长的卢希林说,“启新建厂后的发展高潮在20世纪前40年,水泥产销量最多时能占到全国的92.02%,垄断了中国整个水泥行业。”

  “当时的‘马牌’水泥可不是吹的,生产出来之后运到全国各地,许多建筑公司都会指名要启新的‘马牌’。”一位启新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建国初期的时候,许多退伍军人和留学归来的学生都争着去启新工作,“启新比市公安局和法院都受欢迎,那时候能到启新工作可是件非常光荣的事啊。” 除了产品过硬外,启新的技术工人也支援了全国各地的不少水泥厂建设。在启新的档案上详细记录着这两组数据:1964到1965年,为援建四川渡口水泥厂,先后有260多名职工和包括党委书记在内的50名干部到四川工作,其中包括常学义和关俊珍夫妻俩。关俊珍说,“那里的环境恶劣得难以想像,夏天非常炎热、干燥,风也很大。平时我们就在山坡上挖一个坑来做饭。”虽然很苦,但夫妻俩却始终满腔自豪地进行着援建工作,因为他们是启新人。

  重生:启新的辉煌与落幕

  如果没发生那场天灾,启新定会划出一道最完美的发展弧线。1976年,随着大地剧烈地摇晃,启新90%的生产建筑遭到了破坏,许多设备损坏后彻底报废。

  为了支援唐山的震后重建,工人们抑制住亲朋去世的悲痛,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后实现了迅速复产。震后一个多月,第一袋“抗震争气水泥”在一片悲壮中面世。

  凤凰涅槃的唐山,在大地震之后迅速焕发生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而启新就是这些高楼大厦的脊梁。那时,“马牌”水泥的影子,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

  启新的产品支援了城市的建设,可城市的快速蔓延却又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启新的发展。卢希林说,“以前这里离市区非常远,靠近大城山,附近居民也很少。但现在城市规模发展太快,大城山附近已不能算是市郊了。而作为工业企业,在市区内部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

  设备的老化也是启新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大因素。在20世三四十年代,堪称业内“老大哥”的启新,不管是生产质量还是生产数量,都稳居全国前列。“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启新的设备相对于年轻的水泥厂来说还是太老了。”卢希林说。

  为了摆脱困局,从1990年开始,启新开始了技术改造。新的生产线开始引入,新设备开始轰鸣。然而,这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启新。1995年到2008年5月,启新引进外来资金,并开始改制,但效益时好时坏。最终,生产经营持续下滑,启新正式停产。 2008年5月20日,冀东水泥集团收购了启新51%的股份,启新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重生。

  精神:百年老厂历史中重生

  2007年,唐山市作出了“退企还绿”的决定,启新水泥厂整体由市区迁往市外。2011年1月,中国首座近代工业(水泥)博物馆暨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在启新水泥厂原址上正式开工建设。让这段百年历史以及那些白发的启新人感到欣慰的是,项目对1943年前建设的4-8号水泥窑系统、老式木结构站台、老发电厂和老浴室等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进行了保留和改造,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历史元素与当代文化时尚元素的结合,让启新以更加现代的姿态获得了重生并将走得更远。

  在启新工作了几十年的卢希林说,“我本是广东人,退休后依然留在了唐山,因为这里有我割舍不下的东西。退休后我有时间去各处旅游,看到人民大会堂、中山陵、青岛的栈桥,好多著名建筑都用了我们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站在这些建筑前,我心里的自豪感总是抑制不住。”

  除了叫响世界的“中国第一桶水泥”外,还有更多有关启新的记忆应该被保留并传承下去。那条“幸福路”上,曾走过我们的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领袖视察启新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启新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些被历史封存的老设备,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荣耀并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启新人的梦想……

  网友“老娃哈哈”作文纪念他的父亲称:父亲是一位在启新工作了43年的老工人,对启新有着深厚的感情。记得在刚退休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父亲都像往常一样准点上班,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去工厂转一圈儿,而后与老伙伴们一起在职工浴池洗个澡才回家。如今,这位将多半生都献给了启新的老人已然离世,但他的后人却仍以同样的方式纪念着父亲,追忆着启新。 “老娃哈哈”说,“和父亲一样,现在我会经常去老启新转一圈,坐在炎夏或寒冬的老厂里,揣摩着父亲当时坐在那里的心境,体会着一座厂和一个人之间数十年建立起来的感情。每到那时,都觉得厂里的一切很亲切,也觉得父亲就坐在我的身边。”

数据来源:燕赵都市网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