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新一轮大宗商品上涨的动力主要是“中国需求”

2021-05-13 来源:华夏时报

核心提示:中国钢铁求的强劲,导致了整个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随着从疫情进一步控制,全球其它地区的钢铁制造商也陆续开工,也开始享受繁荣,铁矿石和煤炭的生产更是进入繁荣周期。

以前大家的概念认为,今年大宗商品的上涨,主要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大家都认为应该担心输入型通胀。国际投行在预测今年顺周期行业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都已经不再谈论此前拉动价格上涨最大动力中国需求,而是把美国拜登的新基建计划和鲍威尔的宽松货币政策当作主要动力。

不过“五一”后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动力可能并非国际因素,从此轮价格上涨的品种来看,应该主要是国内需求。因为凡是美国定价的商品涨幅都不大,凡是与中国房地产需求相关的商品都是领涨此轮上涨,比如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就非常缓慢。

这一轮“五一”以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加迅猛,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铁矿石、焦煤、玻璃、线材、热轧卷板和螺纹钢等品种的期货主力合约纷纷触及涨停。其中,沪铜指数上涨3.88%;沪铝主力合约站稳于20000元/吨上方。

5月11日,尽管有色类大宗商品上涨止步,“黑色系”依然涨势凶猛,热卷、玻璃涨逾6%,螺纹、动力煤涨逾4%,铁矿石涨近2%。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中国的需求强劲,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维维克•达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行业非常非常火爆,而中国钢铁需求冲动何时会缓解,或许是2021年最大的问题。供应仍然无法满足如此强劲的需求。”

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2.83亿吨,同比增长8%,进口价格平均150.79美元/吨,同比上涨64.51%。作为全球四大矿山巨头的淡水河谷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其一季度铁矿石产量为6804.5万吨,其中销往中国的量就有4079.8万吨,同比增加19.2%。今年4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856.6万吨,同比增长3.0%;1-4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3.82亿吨,同比增长6.7%。

钢铁价格的上涨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需求,一方面是政策。

需求方面,房地产开发需求显然是最关键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需求的迅猛增长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动力,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额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88.5%,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41.9%。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576亿元,同比增长25.6%,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15.9%。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3590亿元,同比增长14.7%,较2019年同期增长16%。

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信贷,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突破50万亿元大关,到了50.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低于各项贷款增速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6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1.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3.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末只是低了0.1个百分点。尽管从同比看,增速在下滑,但是总量增加相当庞大。

而同时,政策上的调控客观上形成了黑色系上涨的一个推手,比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政策,相关部门对于钢铁等的去产能政策等等,都让黑色系有了上涨的动力。

中国钢铁求的强劲,导致了整个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随着从疫情进一步控制,全球其它地区的钢铁制造商也陆续开工,也开始享受繁荣,铁矿石和煤炭的生产更是进入繁荣周期。CBA的达尔表示:“除中国以外的需求都有可能恢复到这样的程度,并且铁矿石需求也将保持在这些较高的水平上。”

从目前看,黑色系上涨可能还有空间。

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从黑色系上涨可以看出,大宗商品上涨并不都是输入性的,内部因素也很强烈。

数据来源:华夏时报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