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谈失真的熟料产能利用率等问题

2022-08-12 熟料价格 产能 产能利用率 来源:湖南省建材联合会 (硅酸盐学会) 丁美荣 中国建材报湖南记者站 鹏

核心提示:通过分析近年来公布的“熟料产能利用率数据”,其与实际停窑时间及窑运转率矛盾甚至严重冲突, 也与水泥产能过剩实际情况不相符。有些数据明显失真,普遍存在统计口径及边界条件不统一、不规范等等问题。

通过分析近年来公布的“熟料产能利用率数据”,其与实际停窑时间及窑运转率矛盾甚至严重冲突, 也与水泥产能过剩实际情况不相符。有些数据明显失真,普遍存在统计口径及边界条件不统一、不规范等等问题。事实已证明,其引发的危害影响不小,误导了水泥工业健康发展,也是导致近年来不断新增产能及水泥产能越发严重过剩的原因之一。因产能利用率涉及“判断产能过剩程度、错峰生产、置换项目与对策措施”等,业已成为一些地方近年来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深入探讨并厘清上述问题,旨在引起业内重视,提岀改进措施, 统一和规范熟料产能及利用率统计填报方法,以提高统计数据准确度与精准施策。对业内统一认识、 避免误导误判与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很有作用意义。

一、有关机构及报告发布的“产能利用率数据”

一是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生态环境部规划院《水泥行业碳排放现状与达峰路径》(2021.10) “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的区域差异较大,2019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约为75%, 其中华东、中南、西南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

二是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水泥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9)“全国平均产能利用率77.5%,东北产能利用率仅为64.9%”、“十三五期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底的67% 提高至2020年的77%左右,产能利用率回升了10个百分点”。《十三五广东省水泥行业发展报告》“截止2020年底,广东省共有熟料生产企业51家,熟料设计产能9566万吨,熟料产量11001.4万吨”,即设计产能利用率115%。《十三五湖北省水泥发展报告》“十三五期间,湖北年平均熟料产能发挥率87.31”。

三是中国水泥协会《2019年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发展报告》“ 目前我国熟料设计产能为18.16亿吨, 2019年水泥熟料产量15.2亿吨”,据此计算2019年我国熟料设计产能利用率83.7%。

四是中国水泥网研究院撰文“2020年全国熟料产能利用率83.8%,东北地区在68.7%左右”,“2018年海南、广东、重庆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福建、安徴、江西、西藏、北京、广西、云南92.7%-98.2%,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在82.9%-86.1%”。

二、“失真的数据”引发了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同志得岀“熟料产能利用率处于合理区间”和“熟料产能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等不妥结论

如按市场通行划分,工业产品产能利用率77-83%属比较合理的范围,有利于产业竞争与进步。实事求是分析,若产能利用率达80%左右或依据上述数据就难以得出“水泥产能过剩”结论,更难以判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依据与结论”相互矛盾,或者说依据严重不足。

二是“数据虚高”且与窑运转率大相径庭

统计汇总生产线停窑天数相对来讲准确度较高且更直观。如某省水泥协会提供的数据“2019、2020、2021年正在运行的干法线年平均停窑分别为94.4天、98.4天、111.5天”,相应的运转率分别为74%、73%、69.45%。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为何多年来没有澄清或迟迟不能得以规范?不少业内外人士很诧异。虚高的数据已造成了一些混乱和矛盾,对行业统一认识与行动增加了难度,引发了种种本可以避免的乱象,很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有关机构的公信力。

三、举例说明存在的问题

例如有些同志根据公示的全省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先汇总日产能,年运行天数取330天,得到年设计产能、实际产能,根据熟料产量计算得岀“全省熟料产能利用率为83%”。

上述“算法”存在以下突岀问题:一是清单中熟料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分别为“项目备案(核准)产能”、“按窑径换算的产能”,由于部分项目存在报小(大)建大(小)等情况,其与生产线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有关概念及含义也不相同。二是将全省范围内干法窑生产线平均运行天数取值330天(即运转率90.4%),远高于常用的取值(设计参数)310或300天,可谓胆大离谱。三是将已置换(包括已拆除、无证、长期停产和JT窑等不属新型干法) 的生产线皆纳入合计产能中。

按照上述算法,若运行天数选用300天,得岀熟料产能利用率为91%。若剔除前述的已拆除和长期停产并用于置换的生产线产能,其产能利用率超过100%。某集团老总称其为笑话, 以上算法与数据能釆信吗? 是否会误导市场? 误导投资者?

四、亟待规范统一产能核定与填报方法

一是目前核定熟料实际产能仍没有统一可操作的办法

工信部《水泥产能置换办法》依据窑外径核定熟料产能, T/CCAS007—2019水泥产能核定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则依据窑内径,且均是针对设计产能。若窑内径、外径分别均为4.8m、4.3m 、4.0m等, 依据两个办法分别确定的产能竟完全相同,两者严重冲突。业内人士很难理解, 只能“无所适从”了。

二是目前汇总实际产能的建议办法

在干法窑实际产能核定办法(标准)没有修改前,业内人士建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统计汇总熟料实际产能。由于干法窑规格与对应的设计能力已沿用三十多年了, 加上干法生产技术发展很快,各企业也普遍实施了“挖潜提产”改造,因而超产能力大幅提升。综合考虑干法企业整体技术装备等因素,经与设计院、南方、海螺等多位专家反复讨论与测算,H省4.8m、4.3m 、4.0m干法窑实际平均产能分別按5900吨、3700吨和3000吨计(设计日产分別按5000吨、3000吨和2500吨计),即实际产能分别按设计能力的1.18倍(包括4.8m以上窑)、1.23倍(包括4.6窑、4.5m窑)、1.20倍(包括4m以下窑)计。若注明实际产能(超产)系数,很方便汇总“熟料实际产能”。根据上述方法汇总,2020年H省实际熟料产能为8650万吨/年(正在运行的生产线)。

三是统计数据误差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工业产品统计报表中,水泥熟料产量有二个统计指标(数据),如2020年H省水泥熟料产量7236万吨,其中干法熟料6876万吨。 H省除干法窑外,其它窑型仅有一台JT窑熟料产量约10万吨。以上两个统计数据相差达360万吨,远超出10万吨。因此,必有一个或两个数据均有较大误差。根据C30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系数在0.5以下和水泥熟料系数等方面可进一步验证分析。

选用6876万吨也即干法熟料产量,产能利用率为6876/8650=79.5%。经广泛调查与测算,以2021年为例,H省实际水泥产量下降幅度比统计数据至少多出五个百分点。如熟料产量6876万吨扣除5%的水份,则2020年H省熟料产能利用率(6876x0.95)/8650=75%,与窑运转率接近。

从以上测算与分析可以看出,引用不同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因此,凡是引用有关统计数据,必须注明或了解其统计口径、边界条件,才具有可比性和参考价值。只有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精准施策。

五、关于统一规范熟料产能及利用率填报统计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调整生产线清单及有关产能项目划分

建议将现有清单中产能项目调整为“备案(核准)产能、设计产能 (换算产能)、实际产能、核定产能”,即将原设计产能栏调整为“设计产能、备案(核准)产能”两项。有关产能的定义按业内多年来通行的理解及做法即可, 即实际产能是指日常运行或实际生产能力。将实际产能视为换算产能,将导致有关产能概念混乱,也很不严谨,极不利于实际工作操作。通过以上修改,有关产能的概念、定义与分类更严谨,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明了,且与实际情况吻合。

二是建议完善统一规范“水泥窑实际产能核定办法”

为提高熟料实际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统计准确度,实事求是填报与汇总实际产能,急需完善修改并统一规范干法水泥窑实际产能核定方法(标准)和产能利用率统计方法。目前各省统计实际产能可根据三种规模的生产线确定平均超产系数,即可自动汇总, 该方法简便可行, 也便于操作执行。

三是各地建材(水泥)协会加强统计等基础工作

通过各级协会统计汇总各地熟料产量等,依靠行业协会自身努力,是提高有关数据准确度和掌握真实情况的可靠途径。

六、对水泥行业形势几点研判

一是据综合统计,1978年以来我国人均累计水泥消费量为32.22吨,己超过主要国家1950年以来累计水泥消费量, 稳居全球第一。近10年来我国人均年水泥消费量达1.66吨, 远远超过欧美日高峰期人均消费约700公斤左右/年及目前约220至350公斤的水平。今年以来我省水泥产销量悬崖式下降, 上半年下降约30%,预计全年实际产量下降约20%。基本确认了2020年我国熟料消费量16.12亿吨己达峰值,消费拐点基本形成,需求将大幅萎缩。

二是据测算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总量达14.57亿吨,即 16.12(0.82*1.54*0.44+107*2.66/1000)+24*30*0.853/1000),基本确认己达峰值。若我国水泥消费下降到人均700kg/年的水平,年产量约为10亿吨。

三是预计2024年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大概率会采用行业基准线法核定配额。2021年欧盟碳价最高100欧元/吨,涨幅167%。我国碳价上涨预期较强,届时将会成为稳定或助推水泥价格的重要因素。

四是今后水泥产能置换项目较难实施。主要障碍是能耗及排污指标不能随产能指标转移,以及能耗双控政策的严格约束,且能耗、排污(产能)指标实行严格的减量替代(置换)政策。

五是尽管去年以来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电价也呈上涨趋势,但弃用煤炭的目标与方向不可能动摇。法国、英国、美国已承诺分别将在2021、2025、2035年前关闭所有燃煤电厂。水泥企业将加快推广光伏发电及降碳、综合利用固(危)废及原燃料替代技术。

六是面临需求收缩和煤炭等成本端制约,预计2022、2023年水泥行业效益将大幅下降,有可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的局面。面临市场需求总量大幅下降,为维系水泥行业稳定运行,错峰限产是最主要手段,关键在行业自律和自身努力,目前也没有其它更好、易操作的办法或难以实施。行业上下要更加坚定错峰限产的信心与决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自觉维护大局。

低价倾销和低于成本销售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各地建材(水泥)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与协调作用,展现更大智慧与担当。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环保升级等各方面的压力。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9月1-2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会后将组织参观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研发智能工厂项目。

数据来源:湖南省建材联合会 (硅酸盐学会) 丁美荣 中国建材报湖南记者站 鹏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