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安徽:科技创新引领中部崛起,新兴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4-03-28 来源:证券时报网

核心提示:安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中部地区崛起,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晋升“中西部工业第一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七,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大。同时,安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传统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发挥“左右逢源”、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安徽近年来聚焦新兴产业和绿色发展,不断擦亮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完成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跨越,并朝着制造强省大步迈进。

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达到50875亿元,较上年增长8.9%,营收总量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晋级“中西部工业第一省”。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安徽正加速向“新”而行,向“绿”而动,让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闯出一条中部崛起的新路。

产业升级进行时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看见园区内工程车辆、货运车辆川流不息,项目“进度条”正在加速刷新中。

公开资料显示,前述项目建成后,将生产由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目前工厂各单体车间机电安装已收尾并进入调试阶段,工艺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

2023年12月,江淮汽车与华为达成协议,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进入华为朋友圈,江淮汽车向智能化发力更具底气。 “公司已经明确了‘核心自研+关键共性技术开放合作’的智能汽车生态体系发展路径。”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将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进行产品开发,预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规划超30款产品,研发费用占比达6%左右。

除华为外,江淮汽车还与中科星驰、科大讯飞、百度、地平线等企业开展了深度战略合作,其中与中科星驰合作的自动驾驶汽车已于去年9月在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投入试运营。

作为 “首位产业”,安徽汽车产业近年来跑出了加速度。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跃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位列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60.5%。一组数据或可显示安徽汽车产业的“江湖地位”: 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约有1辆产自安徽;全国每4辆出口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从传统的燃油车到电动汽车,再到智能网联汽车,安徽汽车产业正向高精尖进发,也成为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集链成群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5年~2023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2.4%提高到42.9%。

总部位于安徽宁国的中鼎股份,起步于橡胶密封件,此前是一家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抓住电动化、智能化风口,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供应链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要求更高,部分零部件的单车价值也更高。”中鼎股份副总经理、董秘蒋伟坚表示,目前公司以空气悬挂、NVH轻量化底盘为代表的智能底盘业务、热管理总成、密封业务均有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配套。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达26亿元,占汽车业务整体收入三成以上,其中国内新能源业务营收达17亿元,占国内营业收入的四成以上。

近年来,中鼎股份新赛道业务逐步放量,陆续获得国内外主机厂多个定点项目,目前在手订单总金额达数百亿元。

面对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中鼎股份的产品线也日益丰富。据悉,公司空气弹簧产品已经开始量产,相关业务合作正在加速推进,同时磁流变减震器也在积极布局中。

科技创新底色尽显

探寻安徽的成长密码,科技创新是其中关键要素。

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7,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另据安徽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3%;安徽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增长19%,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各个产业赛道,安徽正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走进位于巢湖之滨的安徽创新馆,迎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浓浓的科技感。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科学实验装置EAST、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等重大创新成果在这里悉数展出,每一件展品彰显着安徽的科创底色。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进实体经济,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是安徽各地政府和科创企业持续努力的方向。

“在量子科技发展的‘合肥模式’中,‘让技术用起来’是对创新最大的支持。”国盾量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迭代、不断前进的。早期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量子”为何物时,安徽合肥就敏锐地预见到了这一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支持启动了全球第一个大规模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合肥市相关政府部门则成为国内第一批量子保密通信用户。

作为“量子科技第一股”,国盾量子在量子信息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并持续推动产业生态繁荣。

目前,国盾量子以“祖冲之号”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机为核心搭建了量子计算云平台,已面向全球开放。生态合作方面,公司携手中国电信、科大讯飞等,为“量子密话”、“量子城域网解决方案”、“量子加密智能办公本”等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其中量子密话全国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

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一直秉持“顶天立地”发展战略,“顶天”是指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立地”是让技术成果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2023年5月6日,公司正式对外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经过历次升级迭代, 2024年1月30日面世的讯飞星火V3.5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语音交互能力已超过GPT-4 Turbo,综合能力逼近GPT-4 Turbo。

“星火大模型的迭代一直是技术、需求两条线并行驱动的。”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发布以来,星火大模型已在讯飞AI学习机、讯飞智能办公本、讯飞听见APP、星火语伴APP、iFlyCode智能编程助手、星火科研助手、讯飞晓医等C端软硬件,以及教育、医疗、汽车、金融、工业等B端业务赛道全面落地应用。

绿色护航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科创是向新向精发展的驱动器,那么绿色低碳则是产业行稳致远的护航员。

近年来,安徽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均稳步提升,传统行业因低碳焕发新生,新型能源产业链加速完善,“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全新格局正徐徐开启。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首次突破千万千瓦,达到1213万千瓦,同比增长87.5%;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到4824万千瓦,占全社会发电装机44.6%,比例为长三角最高。

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曾被视为“碳排放大户”的传统建材大厂海螺集团表现颇为亮眼。

2018年,海螺集团成立新能源公司,开启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序幕;2021年,新能源公司划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并在次年将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亿元增至50亿元。目前,海螺新能源业务范围不仅覆盖光伏发电,还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投建了BIPV组件、光伏玻璃等产线。

“水泥产业是电力消费大户,海螺水泥年外购电量达到140亿度,未来在全面放开市场化交易的阶段,掌握最终消纳权有助于提升新能源项目收益。”海螺水泥相关负责人表示,硅基新材料及光伏玻璃行业的产线与水泥行业同属无机硅酸盐行业,关键工艺流程及核心装备与水泥产线相似,公司在运行管理及技术转型上具有先天优势。

2023年,海螺新能源公司发(放)电量达4.29亿度,实现含税销售收入3.7亿元,利润总额1.32亿元,成为海螺水泥新的业务增长极。

除发展新能源外,海螺集团还不断以数智化赋能水泥生产,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助力减碳。早在2016年,公司便在全椒建成了全球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并在集团内快速推广应用,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19.9%、资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减排1%、质量稳定性提升3.7%。

放眼整个安徽,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2023年,全省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7737户、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3.46万个;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用户107.2万户、服务企业510.1万次。

区域协同构建新格局

安徽地处中国地理十字坐标交会处,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区域协同正激发出安徽更大的发展潜能。

目前,安徽正在全力打造“123出行交通圈”,即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合肥到省内其他设区市、设区市到所辖县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到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2019年,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自此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并在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过程中阔步前行。

数据显示,2023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789个,实际到位资金8743.4亿元、同比增长7.2%;全年安徽省共吸纳沪苏浙地区技术合同7090项,合同成交额1061.49亿元,分别占全省吸纳技术合同的20.2%和22.4%。

从入皖投资的企业类型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在安徽落子。

“当时我们决定扩产的时候,考察了全国二三十个城市,综合分析交通、资源要素配套、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最终还是将扩产地点选在了安徽全椒。”亿晶光电董秘陈江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地政府对光伏产业发展如数家珍,招商引资团队十分专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也颇为高效。

从投产进度来看,亿晶光电全椒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见证了“安徽速度”:2022年9月项目签约,11月初动工,2023年5月份主体厂房竣工交付,当年6月份第一条电池产线便全线贯通,耗时仅9个月。“安徽给了长三角优质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陈江明坦言。

安徽的区位优势也是吸引亿晶光电的重要因素。“从公司总部常州金坛到安徽全椒基地,开车只需要2小时、高铁则仅需1小时。我们还开设了往返全椒基地的班车,实现了‘两城一体化’管理。”陈江明表示。

作为第一批入驻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光伏企业,协鑫集成在投资安徽后,也尝到了产业转移、区域协同的甜头。

“在公司诸多生产基地中,合肥基地的综合成本最低。”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翔表示,从供应链来看,头部光伏玻璃及电池厂商多数在安徽设有产能,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市场端来看,安徽居中靠东,通江达海,海陆空交通发达,外销通道便捷;从人才端看,安徽合肥近年来人才回流明显,大量高端人才涌入也在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体化让产业链根基更为稳固,安徽的创新势能也在加速释放。截至目前,由沪苏浙皖四地政府牵头,长三角相关企业与科研单位已组建了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在内多个产业链联盟,其中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理事长由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担任。刘庆峰表示,后续围绕现实产业需求及产业链联盟发展,将考虑从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安全、产业生态打造、应用场景及投资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

原标题:科技创新结硕果 安徽闯出中部崛起新路

数据来源:证券时报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专题]海螺水泥矿山资源盘点与骨料业务发展分析

“十四五”水泥行业进入下行阶段,行业利润率提升已到瓶颈期,因供给侧改革、涨价驱动的业绩增长行情告一段落,骨料作为水泥产业链的延伸,利润率颇高,逐渐成为水泥企业扩张的重点方向。近年来,由于骨料价格持续上涨,大量国企、央企纷纷入局抢占砂石骨料市场,包括各类砂石企业、水泥企业、建筑企业、混凝土企业、采矿企业、水电企业、城投公司等,在新一轮的砂石产业布局中,具备资源和资金优势的水泥集团逐渐成为主角。

[评论]建、购、租并举,水泥企业冲击商混市场

2023年,国内商混需求总量延续下行趋势,但以华新水泥和海螺水泥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实现商混业务逆市扩张,冲击长江中下游沿线混凝土市场,加速企业优胜劣汰……

[中报点评]海螺水泥:主营产品售价下跌,利润降幅较大!

2023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654.36亿元,同比增长16.2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4.68亿元,同比下降34.26%。

[评论]海螺水泥:鱼与熊掌 可否兼得?

《孟子·告子上》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海螺水泥要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提升经营效益,此两者可否兼得?

2023-07-24 原创 深度评论

[一季报快评]海螺水泥:营收PK利润,走势缘何背离?

一季度,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313.68亿元,同比增长23.18%,而归母净利润仅为25.51亿元,同比大降48.2%,接近腰斩,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走势出现背离?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