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行业动态 > 正文

[原创]群雄逐鹿,2011年大并购时代开启

2012-02-23 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应堃

核心提示:如果说2010年是水泥企业并购大潮的风起云涌之年,那2011年大并购时代已经真正开启。从中国建材、台泥国际和科华集团之间的爱恨纠葛大戏,到中国建材大笔一挥组建西南水泥,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2011年在并购舞台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四家集团分别是: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和台泥国际,其中要数中国建材最夺人眼球——组建西南水泥,重启南方水泥神话。

  如果说2010年是水泥企业并购大潮的风起云涌之年,那2011年大并购时代已经真正开启。从中国建材、台泥国际和科华集团之间的爱恨纠葛大戏,到中国建材大笔一挥组建西南水泥,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2011年在并购舞台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四家集团分别是: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和台泥国际,其中要数中国建材最夺人眼球——组建西南水泥,重启南方水泥神话。

  11月9日发布的《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说明,“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将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力争到2015年,行业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在35%以上。一方面,地区龙头如祁连山、华新水泥同力水泥等都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在所处区域的影响力(表1);另一方面,大企业在扩张版图时侧重于跨地区的兼并,选择亏损企业较多、水泥价格位于历史低位的地区。就如台泥国际的一位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企业并不希望这些亏损地区价格过快得到回升,这种千载难逢的收购契机可能是稍纵即逝的。回顾2011年6月全国各省份水泥行业的亏损企业占比和毛利率情况,可以看出西部和北部的某些地区已经成为这样的并购黄金区域。比如,西南地区就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龙头企业、行业利润较低、产能依旧处于散漫状态的地区,这也就促成了2011年西南成为并购热门地区。

   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低廉的收购价格、相对落后的行业建设和良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吸引大企业纷至沓来,前面提及的四大并购雄主在2011年都拥有良好的并购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海螺水泥之新、中国建材之勇、台泥国际之转和华润水泥之广。

[Page]

  中国建材:复制成功模式,组建西南水泥

  2011年,中国建材可说是一直位于聚光灯之下,复制南方水泥成功模式,组建西南水泥,有人叹其雄才大略,有人笑其自掘坟墓。西南是非常理想的并购整合地区,这个成败的关键点可能是在于中国建材能否在西南地区处于首位、西南地区水泥行业是否能够在“十二五”就出现转机,从各个方面弥补中国建材在并购庞大产能时所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不至于把这个铺垫时间拖得过长了。

  据统计,中国建材在2011年收购的水泥产能达到4080万吨,属于西南水泥的有3480万吨(其中600万吨在建),这里面包括已经签订框架协议的四川川煤集团和云南天恒水泥。10月,坊间曾传闻中国建材正在跟云南曲靖市马龙县2000t/d天恒水泥洽谈收购意向,欲收购企业85%的股权,并且准备在今年年内达成,后来虽经媒体确认,但官方也没有出具正式的公告。在西南水泥成立之前,中国建材在西南的产能主要是北川中联和安县中联的各5000t/d,如今也顺利转到西南水泥名下,包括上面提及的两条生产线,中国建材在西南的产能分布如下图。

  从中国水泥网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国建材2011年的总产能在24424万吨(不包括川煤集团和天恒水泥的产能),已然超过了海螺水泥的产能。同时,中国建材在建的水泥产能为1430万吨,包括被收购的科华集团规划在奉节和石柱新建的产能。中国建材的主要产能还是集中于旗下南方水泥和中联水泥的华东地区,西南水泥后来者居上,已经超过了北方水泥的规模。中国建材规划,在2012年水泥产能达到3亿吨,而目前在建已建的产能在2570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中国建材对西南水泥的规划是收购100家企业、合计1亿吨产能,其中四川规划5000万吨、重庆规划3000万吨、云贵2000万吨。未来中国建材的产能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西南水泥的并购。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材在2011年收购的几家企业的吨水泥收购成本相对比较高。一般而言,目前市场上企业的市场重置成本(含余热发电)为400元/吨(38号文在客观上提高了水泥生产线的重置成本),而海螺水泥的自建成本为350元/吨(海螺水泥在这里被当作一个生产线自建成本较低、性价比高的典范),而中国建材几次收购成本都远远高于这个数值。先从黑龙江哈尔滨宾州水泥说起。宾州水泥的收购价是16.9亿元竞价加上6.93亿元受让的债权及其他权益;并且,宾州水泥没有建设余热发电,收购成本中还需要加上1.2亿元(2x9MW)的余热发电建设成本。如此算来,宾州水泥的并购成本在626元/吨左右。宾州水泥地理位置优越、盈利良好,收购成本较高无可厚非,看看处于水泥产能集中地重庆的科华集团。科华集团的资产总额大概在33亿元,700万吨已建产能,600万吨在建产能,吨水泥收购成本大概在470元/吨。科华集团的在石柱、綦江等地的生产线布局在产能相对疏散地区,公司盈利尚可,再加上收购过程中曾有台泥国际的介入,使得科华集团的“改嫁费”又节节高升。

  北方水泥收购宾州水泥之后,在黑龙江的水泥产能达到900万吨,而亚泰水泥在黑龙江的产能在350万吨,北方水泥当之无愧成为区域龙头。宾州水泥的收购虽然价高,但助推了北方水泥的区域战略,也算值得。可以看出,中国建材在对北方水泥的市场争取中可说是不遗余力,但是北方水泥的发展似乎还是远远低于最初的预期。东北市场,亚泰、山水、天瑞、冀东等大型企业的布局已成,目前北方水泥的水泥产能为2025万吨,而曹江林总裁在2009年定下的3年产能超过5000万吨的目标在近期可能很难得以实现。2012年2月据悉,北方水泥收购黑龙江伊春浩良河水泥2000t/d+4000t/d生产线,为中国建材在黑龙江的市场再添重拳。

  此外,有作者曾撰文披露被中联水泥收购之后的泗水大宇在运营方面出现的巨大偏差,这使得外界看来泗水大宇的收购似乎并不成功。据悉,泗水大宇存在着严重的资产产权关系不明问题,被收购后产品依旧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并且从12月12日开始停产之后就一直未见动静(见张金营《大宇水泥:“咸鱼翻身”谈何易?》),这种央企收购外资企业的案例还是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而中国建材在2011年大肆渲染创立的西南水泥,却是真正地大刀阔斧,豪迈前进,从原本的生产线星星点点到2011年底中国建材的产能在西南四省的新型干法总产能比重达到10%、11%、6%和6%。在四川,中国建材的产能比重已然居首:川煤集团和利森水泥在四川的布点全面,不拘泥于一个地区,且具有品牌效应;利森水泥在德阳和绵阳地区的销售将和原本的北川中联和安县中联连成一片,而科华集团在重庆的水泥布局也避开了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合川地区。细看云南布局,华荣水泥、金珠水泥和天恒水泥在昆明和曲靖周边,那昆明周边就形成拉法基瑞安、昆钢嘉华和中国建材3家相对较大的集团;昆明和曲靖地区亏损严重,亏损面超过五成,中国建材的并购成本应该会相对较低。而思茅剑锋水泥在滇南,看来中国建材也看中未来滇南和缅甸的市场。贵州兴义泰安水泥在贵滇的交界处,邻近昆明和曲靖,可以与新收购线相互扶衬,而惠水泰安水泥就更靠近贵阳地区,在贵阳混乱的价格战包围圈之内。

[Page]

  2011年初,中国建材曹江林总裁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公司今年规划140亿元用于水泥产能并购支出;此外,公司还有现金约80亿元,另有充足的银行授信。中国建材在2011年已公布收购的2315万吨水泥产能若是按照500元/吨的收购成本计算,支出在116亿元左右,总体来说还是在中国建材的年初规划支出范畴之列。但根据中国建材自己的规划,收购产能可以说是逐年递增,这个庞大的成本何时能够收回?这是并购不确定性之所在。

  海螺水泥:新建、收购并举

  可以说,海螺水泥在2011年的动作突出了一个字——“变”,终于不再一味新建,开始兼并。即使是海螺水泥这样的企业,在38号文件之后要想申请新建项目也是比较困难的,海螺水泥在陕西礼泉的12000t/d就是以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申报,而铜陵2x12000t/d是早在审批严管之前就已经设立的项目。在以往的采访中,海螺水泥曾表态,为了实现集团在2015年产销水泥2亿吨的目标,海螺水泥意在选择资源条件好、区域位置和物流条件优越的地方水泥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而对收购而来的企业进行整合,主要集中在技术性改造和管理整合两个方面。

  回望2010年,在南方水泥已经成立2年、38号文已然颁布1年零3个月的情况下,海螺水泥依旧坚持新建线、不兼并。海螺水泥的用意十分明显——海螺的有效竞争力就来自于它强大的管理机制和无限降低的生产成本,以整合形式收编的部队在管理上与自建线还是有相当的差别,而且海螺收必收尽、管理模式贯彻到底的作风也不利于收购双方的协商。然而在今年6月份,海螺水泥就向云南迈出了整合第一步。

  壮乡水泥是海螺在云南的第一个布点。6月海螺在云南壮乡的布局延续广西的沿公路布局,并且跟广西扶绥海螺遥相辉映,成为海螺伸向云南的触角,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广西其他水泥的进入。海螺水泥收购云南壮乡水泥价格较低,现金支付价5000万元,当然还承担了未知负债。在两个半月后的8月底,海螺又在广西西面收购了隆安四合,用以连接云南和广西的生产线。两个企业都在被收购后的短短几个月里扭亏为盈。在贵州的收购,也是海螺在大西南市场的拓展。海螺水泥收购贵州瑞安的生产线具有运输优势,铁路专用线直接与黄桶车站接轨,经滇黔铁路可到达昆明、六枝、水城、安顺、贵阳等地。海螺水泥在贵州收购的安龙县项目可能更看重的是生产线附近百亿吨的石灰石资源和项目原本规划的二期工程。

  之后,海螺水泥在陕西又开始了低价收购,首当其冲的宝鸡众喜水泥在被收购之前就存在着严重的亏损和在建工程无资金续建的情况,出售真可以说是半卖半送。宝鸡众喜6条生产线600万吨在宝鸡,一条200万吨在咸阳,海螺水泥收购宝鸡众喜,不仅看重它能够与平凉海螺形成联动优势,进入甘肃甚至宁夏市场,也看中了当时宝鸡地区恶劣的生存状态所创造的低廉收购价格。从全局市场考虑,海螺在陕西西安和榆林附近的势力过弱,海螺萌生在陕西继续整合之意,既要提升在西安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期望通过收购铜川等地的生产线把触角延伸至陕北这个需求相对旺盛的地区。

  在海螺收购的生产线周边,2011-2012年在建和已投产的生产线有:陕西礼泉海螺2x4500t/d已投产、甘肃平凉海螺一期及二期2x4500t/d已投产、广西扶绥新宁海螺三期4500t/d部分投产配套在建、云南保山龙陵2500t/d在建。

  海螺水泥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达到78亿元,较去年同期24亿元有大幅度的增加。再者,海螺水泥发行债券募集资金高达95亿元,公司在收购方面储备的资金可以说是相当充足。

  依据中国水泥网的统计,海螺水泥2011年底的水泥产能为17700万吨,其中有1100万吨是收购产能。2011年底自建和收购的在建产能为2900万吨。也就是说,海螺水泥的“十二五”2亿吨的产能目标在目前看来已经达到了。

[Page]

  台泥国际:收购自新台泥始

  自从台泥国际收购了昌兴水泥建立新台泥,台泥国际的收购案就层出不穷;笔者认为2011年是台泥国际真正在大陆板块开始大展拳脚之年,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昌兴水泥对台泥国际战略上的扶持和推进,正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啊。新台泥总经理吴黎康曾表示台泥国际日后的收购重点在西南地区,2011年台泥国际实际收购的产能也主要在四川和贵州。2011年底台泥国际拥有水泥产能6403万吨,其中有600万吨产能是收购所得(其中200万吨在建、另有200万吨拟建)。台泥国际董事、总经理吴义钦预计,2012年台泥在西南的产能将有望升至5700万吨。目前台泥国际在西南的产能为1760万吨,要在一年之内增加产能4000万吨,可能性并不大。台泥国际于11月23日发售4.9亿股可转换优先股,集资约24亿元,用以支持各项收购,但单用这24亿元展开大并购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在原有产能的基础上,台泥国际在西南各省的产能总额如下图:

  台泥国际2011年底在西南的在建产能为重庆合川台泥二期5000t/d、贵州贵阳赛德2500t/d和贵州昌兴台泥二期5000t/d。2011年底,台泥国际在川渝、云、贵的产能占全省新型干法总产能的4%、6%、3%和6%。从采访中了解,新台泥也有在辽宁收购生产线的规划,以辽宁灯塔台泥为据点,向外扩张,灯塔台泥周围也颇多100-200万吨/年的小型企业。但是,东北地区是全国价格最高、竞争环境最好的地区,而辽宁虽然与东北的其他两省相比价格偏低,亚泰、冀东、山水、天瑞等企业在辽宁的竞争也相对激烈。相对而言,P.O42.5平均价格低于350元/吨的西南地区的收购成本就低多了,这应该是新台泥想在东北这块仅存的沃土上更多分食却实在找不到实惠的扩张目标的无奈吧。

[Page]

  从西南看来,台泥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贵州,虽然收购价格应该相对较低,但这里面有两大不稳定因素。一是贵州的新增产能较多。2010年底,贵州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5条,共计4455万吨产能,在需求只有3500-4000万吨的情况下,已然产能过剩。但是,根据《贵州省“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还有46条线已批待建,预计到“十二五”末,至少达到1亿吨水泥产能,争取达到1.5亿吨。贵州生产线建设势头猛烈,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招商热情也很高涨,因此,产能过剩有加剧的趋势。并且,贵阳P.O42.5水泥的出厂价在240-280元/吨,在全国都是比较低的。从12月了解的情况看,新型干法企业已经在降低低标号P.C32.5的价格,跟机立窑抢占民用市场。我们认为,贵州虽然不是西南目前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区,但却是相对比较混乱、产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增长最迅猛的地区——若是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的水泥产能将要翻番。台泥国际若是把贵州作为重点并购地区,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见到市场好转、价格回归了。二是传言中的赛德水泥员工对台泥的抵触情绪。赛德投资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在市场走弱的时候退出本是明智之举,台泥国际也算是理想中的下家之选,但新台泥的入驻可能会给予员工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个体利益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员工的抵制之举,因此此次收购,台泥国际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事后协调之力。

  另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台泥国际收购科华集团失败,对台泥来说也是异常可惜。科华集团在重庆的产能与台泥非常契合,既能弥补台泥在渝东南的产能不足,又能与广安台泥5000t/d和合川台泥2x5000t/d形成合力,以此整顿合川地区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之态势。台泥国际在科华收购案上虽然获得了相应赔偿,却失去了战略布局,而中国建材虽然提高了收购成本却保住了未来市场份额,各有得失,但笔者认为还是台泥损失更大。无论如何,最后的大赢家还是科华集团。

  华润水泥:保持地位 配合集团发展

  华润水泥的大华南和北方战略都开展得如火如荼,2011年更是在福建和北方地区再次攻城掠地,稳扎稳打地壮大队伍。2011年可说是华润水泥的丰收之年,并购产能分布于福建、云南、内蒙古、山西和广东。并且,在巨头们于西南打得火热之时,华润水泥投资者关系部副总监胡松却表态,华润水泥目前无意进入华东、西北和川渝等产能过剩地区。笔者认为,华润水泥不涉足西南市场,也是作为央企不愿与中国建材等央企在市场划分上产生大交叠的举措。2011年底,华润水泥的水泥产能为7858万吨(越堡水泥和珠江水泥按照全部产能加入,蒙西水泥产能乘以40.6%加入计算),其中1894万吨为2011年收购产能,占到五分之一多。

  华润水泥收购地区虽然纷乱复杂,但总体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对现有大华南市场的稳固。比如华润收购福建龙岩市紫金恒发建材、福建龙岩市漳平县振鸿水泥、广州越堡水泥和广州珠江水泥,这些都是华润大华南战略的布点。2009-2010年华润在福建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以8.3亿元人民币向三德(中国)公司收购福建的2条年产能共为140万吨生产线及三条年产能共为240万吨的粉磨站, 2011年8月3日投产两条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2011年底,华润水泥在福建的产能总量为900万吨,占有率达到了18%,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华润水泥在福建的产能占有率节节攀升,引发了福建龙岩地区水泥市场的大震荡。云南大理三德水泥的两条线是并购三德(中国)公司之后的延续事项,虽然可能也被列入大华南计划,但不会是华润水泥未来的发展重点。

  二是在山西和内蒙等东北、华北地区对华润集团其他产业的联动进行配合。根据中国水泥网的数据统计,华润水泥在山西拥有500万吨的已建产能、600万吨的在建产能。华润水泥从2010年开始就挺进山西收购山西福龙水泥,开启北方战略。2011年底占据山西新型干法水泥总产能的10%,未来产能占有率可能提升至13%。山西市场前景良好,但是与山水水泥、金隅股份等企业的竞争才刚开始,华润水泥的龙头地位并不稳固。

  而后华润进入内蒙古收购蒙西水泥,大肆扩张北方区域。山西和内蒙古有几点共同点:水泥工业发展相对落后、集中度偏低,但是省市未来水泥需求前景良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区域资源优厚、不仅能够帮助水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配合华润集团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产业联动效应。比如,山西是公认的“煤炭基地”,而根据区域规划,内蒙古也将成为下一个“能源中心”,丰富的煤炭和矿山资源非常诱人。华润水泥接手高盛集团收购蒙西水泥,对蒙西水泥可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华润集团的推动下,蒙西水泥既能得到资金问题的解决,混凝土板块也能得到有效推进,在区域中的市场地位逐步增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水泥网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应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