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超载大户、抛沙大军、无视红绿灯,渣土车该拿你怎么办?

2019-11-15 交通运输 超载 来源:卡车之家

核心提示:城建运输需求大,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少,供需矛盾怎么破?

  渣土车被称为泥头车,被诟病为城市的坦克车,短途重载呼啸而过,群体出动无视红灯、带泥上路跑冒滴漏、随意倾倒污染严重,累述渣土车的罪状还不少。

  虽然一直以来渣土车就是超载大户也是抛沙大军更是违章大拿,一直是城市运输管理和规范的难点和重点,但是渣土车作为基建行业的必备车型,建筑垃圾清理建筑渣土运输的专业车型必不可少。

  近几年的整治中,渣土车运输从运输资质把控、人员管理规范到车型改良智能监控全方位实现了对于渣土车运输监督管理,但是城市渣土车运输行业的顽疾依旧根深蒂固。

  有资质渣土车吃不饱,无资质渣土车卷土重来,渣土运输行业规范化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城建运输需求大,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少,供需矛盾怎么破?

  城建运输行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提高准入门槛把控运输资质必不可少,渣土车准运资质和通行证办理成为渣土车上路的前提条件。

  可是本身资质办理要求严格、取得相关资质的渣土运输企业少,面对不断增加的运营成本以及城建行业不断增加渣土运输需求矛盾,一些有资质的渣土运输车队开始了浑水摸鱼,雇用一些无资质的渣土车实现“降本增效”。

  结果无资质渣土车卷土重来导致有资质渣土车也吃不饱。对此除了事后发现高压整治扣车、停工、外加重罚取消资质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是这种高压整治虽然增加威慑力提高违法成本,一旦整治管理松懈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这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渣土运输行业的供需矛盾。要想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必须不断提升保障有资质企业的运输效率、加强规范渣土车运输企业的管理同时推进城建行业的渣土、砂石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率。

  智能渣土车是规范化运输的保障,渣土车效率提升的关键又是什么?

  环保渣土车、智能渣土车这种新型渣土车成为近几年渣土运输行业的必备车型,一定程度是资质管理倒逼的结果,无资质渣土车无法上路,取得渣土运输资质要求企业配备足够数量的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同时杜绝短期登记转出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对于渣土车规范化管理。可是资质管理只是第一步,有资质的渣土车运输效率怎么提升才是渣土运输行业长久规范化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渣土车效率的提升,生产源头厂家必须规范。提升品质不单单是渣土车的环保性能要重视、智能超控要普及可靠性保障必须放在首位、出勤率提升应该成为效率考量的关键。

  当下智能渣土车是规范化运输的保障,渣土车效率提升的关键是整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实渣土车昼夜出动、使用场景单一但工况环境差、负荷重短途运输明显、升降装卸频繁。渣土车除了环保升级的压力,车辆耗损大、出勤率低、上装的寿命短这些问题严重威胁渣土车的使用效率。

  当前保证渣土车运输效率,装载量提升成为关键,车身轻量化成为必然。前簧、后簧、车架、上装轻量化成为减重的首选,底盘自重降低的同时上装货箱要保证安全负重避免遗漏,这其中材质选择是安全保障的关键。

  可是目前有些渣土车生产企业,一些上装车厢委托第三方生产,车辆使用材质把关不严、后斗们等关键部位寿命短严重影响渣土车出勤,对于委托生产环节厂家监管不到位、责任缺失,出现问题导致售后推脱不断应该遏制。

  渣土车作为基建行业的排头兵,环保监控势在必行,可同时重视普及环保智能监控设备的同时,降本增效一样是渣土运输行业发展的根本,要让有资质的企业吃饱撑下去,形成良性示范效果,无资质的企业才不会卷土重来。

 

 当然这其中从源头要要求基建行业规范渣土运输环节,同时更要提升基建行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把控渣土运输需求量。而渣土车的生产企业除了重视环保升级更要提升整车的综合能力,智能化升级的同时可靠性一定要保证。

  当然对于渣土车的管理只依赖高压处罚时远远不够的。智能环保设备普及、资质把控之外要建立联合执法形成管理闭环,只要这样才能让渣土车运输行业走向长久的规范化发展。

数据来源:卡车之家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