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水泥行业“三高”脱缰?龙头溢价尚未完全发掘

2020-01-14 来源:环球网财经

核心提示:2019年水泥行业不仅需求增速创5年新高,还有望交出一份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的答卷。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个股涌现一批牛股,近日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华新水泥等股价都持续创出新高。在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水泥价格高、业绩高、股价高的“三高”表现备受市场关注。

2019年水泥行业不仅需求增速创5年新高,还有望交出一份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的答卷。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个股涌现一批牛股,近日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华新水泥等股价都持续创出新高。在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水泥价格高、业绩高、股价高的“三高”表现备受市场关注。

全行业盈利有望1800亿

1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21.3亿吨,同比增长达6.1%。

作为产销比接近100%的产品,水泥行业产量的增长,意味着行业需求的扩增。

“2019年水泥市场需求的增速已创了近5年新高,超出市场预期。”谈及过去一年水泥行业的特性,中国水泥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数字水泥网执行总裁陈柏林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作为市场化商品,水泥的供需关系对于价格起到决定性因素。水泥的产品特性,决定其存放时间仅有7-10日,所以行业不会有很大库存,生产基本是维持平稳状态,能够刺激价格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是需求的超预期表现。

他表示,由于2019年前期的天气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把全年的需求压制到四季度。此外一些地方或由于保障GDP增长的考虑,把部分2020年的需求提前到2019年四季度完成,所以出现了2019年四季度水泥需求集中爆发的情况,也就相应出现了价格小高潮。当前,全国水泥均价水平和一些主要需求大的省份价格还维持在相对高位。

在需求的强烈拉动作用下,2019年水泥行业的业绩创历史新高。

卓创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1546亿元的水泥全行业利润并不是终点。2019年中国水泥行业盈利再创新高,全年有望超过1800亿元。2019年水泥需求同比增长超过5%,而供应端新增产能释放的高峰期尚未到来,有效产能出现下滑。2019年12月份,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超过490元/吨,站上前所未有的高点,较2018年最高价上涨1.4%。

“2019年水泥全行业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肯定没有问题,行业净利润将达到1800亿元左右。具体数据虽然要到春节后才会出炉,但目前行业对于这一盈利数量级已经可以确定。”陈柏林表示,水泥企业在2019年的整体价格高位下,行业盈利能力无疑是历史最好的。不过,水泥行业地区差异性明显的特征依然持续,东北等地区部分企业或还存在亏损情况。

2019年水泥行业的高景气程度,从相关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三季报就可见一斑。2019年前三季度,Wind中信一级水泥行业2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出现业绩亏损。其中盈利情况最好的海螺水泥期内已实现净利润238.16亿元,同比增长14.96%。此外,包括华新水泥、冀东水泥、上峰水泥在内的6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已超过10亿元。

淡季不淡 高价得以延续

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水泥板块也迎来了开门红。截至1月2日下午收盘,Wind中信一级水泥板块21只个股中有19只飘红,其中四川金顶、博闻科技收于涨停板,西部建设涨4.25%、宁夏建设涨3.41%。

虽然春节临近,水泥行业已步入淡季,但高价依然延续。

“2019年11月,由于河南等地区因重污染天气预警限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扶摇直上,频频突破历史高点。虽然此后由于政策调控,高价得以缓解,但近期全国水泥价格依然稳定在高价区,淡季表现并不明显。”卓创分析师候琳琳表示,每年一季度都是水泥行业的传统淡季,但是由于需求超出预期,市场对华东等地区1月份价格会有一波大幅下降的判断也难兑现。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在春节前期依然能够维持稳定需求和高价位的情况十分罕见。

据候琳琳介绍,目前上海地区P.O42.5散装水泥的到货价超过500元/吨,而福州地区到货价已达到近600元/吨,杭州地区价格更是达到620元/吨,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淡季不淡”的水泥价格,当前也未表现出下调的迹象。据介绍,在安徽合肥,由于巢湖风景区整顿,当地有四条生产线停工,还能正常生产的水泥企业目前处于限量发货的状态。此外,由于浙江2019年12月份有节能减排计划,当地很多窑磨也停产了10-15天,当前当地水泥库存也处于低位。

对于今年春节前期水泥行业的高景气表现,陈柏林表示,虽然水泥价格没有出现明显下跌,但现在价格也不会出现上涨。按照目前工程进度,春节前半个月,需求由北向南会有显著收缩。目前华南地区水泥供应还有点紧张,库存也比较低。但由于当前价格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企业推涨价格的意愿也不大。

行业高景气能延续吗?

2018年、2019年接连突破行业盈利高点后,水泥的高景气是否还有延续的可能?

回顾近年来水泥行业发展情况,据卓创数据统计,2015-2019年中国水泥市场呈“V”型走势,P.O 42.5散装全国均价最低跌至240元/吨,最高涨至483元/吨,价格波动幅度最高达101%。行业错峰生产推广减轻了水泥供应压力,削弱了水泥市场中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构成了近年来水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015-2019年,受供给侧改革及环保影响,中国熟料产能增长率逐年下跌,熟料和水泥产量受环保、错峰以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产能方面,2015-2019年,熟料产能年增长率由2.2%逐年下跌至-0.2%。

2017年异地产能置换政策出台,部分水泥企业集团积极上马置换项目,到2019年此类项目陆续投产,但多为减量置换,因此2019年熟料产能小幅下跌0.2%至17.51亿吨。不过,2019年水泥产能高达42.2亿吨,水泥产能与熟料产能严重不匹配,水泥产能富余14亿吨左右。产量方面,2015年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95%,2016年至2019年则转变为正增长,增长率在2.49%-5%之间。2016年起水泥行业开展更为规范的错峰生产,2016-2018年去产量收效明显,但是华东等局部地区旺季供应缺口也导致熟料进口量大增。随着差异化错峰方案的落地,2019年开始,熟料产量恢复性上涨。

候琳琳认为,春节前后,国内水泥价格下降空间并不大。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很多项目都要投建,因此水泥下游需求有保障。同时在供给方面,十三五节能减排计划到2020年也将面临收官,全年水泥行业供给收紧的状态或也将有望持续。

陈柏林也表示,2020年水泥行业需求总体将维持平稳,应该不会出现下滑的情况。从供需矛盾来看,2020年水泥市场应该还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不过他表示,虽然从供需角度来讲,2020年水泥行业的高景气还能延续,但是从企业平稳发展的角度,还是呼吁水泥企业能够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维持合理盈利空间。如果盈利高于工业平均盈利过多的话,容易形成矛盾,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20年1月1日,央行决定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叠加存量贷款换锚LPR,料将带来基建行业资金端边际宽松并降低融资成本。从订单、业绩、现金流及负债率多维度看,基建行业基本面均在改善通道中,维持2020年基建稳健增长8%-9%的判断。

资金端的边际宽松将为需求提供更好支撑,在供给端仍有较强控制力下,2020年水泥行业盈利能力料将保持稳健,区域分化料将增强。考虑新增供给影响有限(2020年新增产能冲击预计仅1.1%)、环保及错峰生产力度不减、业内协同沟通加强,水泥企业在供给上仍有较强控制力,预计2020年水泥价格整体保持高位,销量整体小幅增长,行业整体盈利小幅提升。

国信证券研报也称,2020年,水泥行业需求端有支撑,供给冲击有限,供求轧差有望继续保持需求微幅正缺口的状态,叠加错峰生产常态化以及环保、停产等供给边际调节,预计全年行业价格将保持高位区间震荡运行,“稳”依旧是行业运行的主基调。若偏“稳”的行业运行趋势延续,预计相关龙头企业高股息的状态有望保持,叠加利率长周期下行以及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引入海外“较便宜”资金的宏观背景,高分红企业的配置价值凸显。此外,水泥板块龙头企业估值仍处低位,龙头溢价尚未完全发掘,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环球网财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陕西汉中地区价格松动下滑

近期汉中地区部分主导企业下调水泥价格20元/吨左右

重庆主城地区水泥价格继续通知上调

23-24日起部分主导企业继续通知对主城市场上调水泥价格30元/吨

2024-04-22 全国各地水泥价格变动详情

2024-04-22 全国各地水泥价格变动详情

[专题]2024年一季度混凝土行业运行分析及展望

2024年一季度基建需求不及预期,房建项目持续萎缩,混凝土行业继续趋弱运行。截至3月底,全国混凝土价格指数(CONCPI)报收122.38点,相较于年初下跌1.8%。与2023年同期相比,混凝土价格指数跌幅达到12.8%……

[水泥价格指数第14周]:行情维持涨势,湖北上扬10%!(4.15~4.19)

4月19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报收107.8点,环比上涨1.69%,同比下跌22.24%。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