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紧紧围绕发展新目标推动建材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2020-11-17 来源:中国建材报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召开的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议,提出了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建材行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建材行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高瞻远瞩、鼓舞人心,制定的举措坚强有力、催人奋进,对包括建材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召开的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议,提出了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建材行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建材行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的要求。这一目标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紧密结合了建材行业实际,是国家发展目标在建材行业的具象化和具体体现,富有新意、意义深远。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其支撑点是什么?答案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建材行业实际,紧紧围绕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人文的要求,努力创造能够不断提高产品消费品质、感性质量、功能效应、健康安全、服务内涵等物质文化特色的建材产品体系。

一、坚持开拓为纲,总领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全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现建材工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开拓是纲。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开拓进取是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的前提,提升工作重心是增强行业发展驱动力的基础。我们必须提高站位,转变思路,大胆开拓,不局限于过程性或方向性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以为社会、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建设材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农田水利、海洋工程乃至电子信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新需求为目标,将工作重心向重塑产业链、实现产业向高级化、现代化转移,构建充分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提升行业内在价值的产业体系。正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所指出的,“既要立足当前,加快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现实,更要着眼长远,确保建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完整、不缺失;既要力争未来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先进性,更要重视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补短板,强化锻长板,努力实现产业基础的再造、提升、高级化、现代化”。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辟行业发展新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创新是路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变化,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不行的,产品多年不变、性能样式老化、技术装备落后,终将被时代所抛弃。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提升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行业产品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行业标准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从体制机制及分配方式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探索研究建立行业研发平台,调配行业内外资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互联网组织方式,举行业体制,推动形成创新合力、创新动力和创新激情,汇全行业智慧和力量协同攻关核心技术,开发、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建材行业“专精特新”的优秀企业、“隐形冠军”,练就“杀手锏”,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建材行业新作用。

三、坚持绿色理念,践行行业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特别是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型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已成为制约和决定建材行业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绿色是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理念,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社会形象,真正使建材行业成为有吸引力、有魅力的现代化行业。我们要以实现主要污染物近零排放为愿景目标,积极组织研发应用符合行业生产工况条件的粉尘治理、脱硫脱硝、减碳减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不断深化研究各类废弃能源和大宗废弃物处置利用新技术,促进建材生产企业向环保功能型、城市建设标配型企业转变,为“无废城市”“无废社会”作贡献。要为社会提供绿色建材、健康产品、高性能产品和良好感性品质产品,满足社会对绿色消费、幸福消费的需求,实现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和谐统一。

四、坚持共享理念,保障行业取得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产业产品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在世界建材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间无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也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共享是保障。我们必须坚持共享理念,摒弃只顾企业自身利益、只看到局部利益的狭隘观念,依法依规全面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全面提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感。行业自治自律不能仅局限于稳定市场秩序上,还应包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自律及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自律等诸多方面,要在保障生产设备运行安全、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工程建造安全及消费者的使用安全等全产业链关键要素上加强自律,才能保障行业更好的发展。

五、坚持开放理念,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面对新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部署。畅通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放弃国际市场,还要更加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必须坚持开放的理念。开放是我国取得今天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法宝之一,更是一个国家广阔胸怀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充满自信的表现。为此,我们要着力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建材行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新优势,努力置身于推动国际建材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利用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实现与全球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国际化水平,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从行业属性和长远发展入手,熟悉了解掌握和遵循国际规则,统筹利用好国内外生产要素,以技术、装备和质量为基础,尊重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将先进的产能和研发能力与全球共享,下大力气构建满足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球产业布局。要全面提升中国建材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加快软实力影响力的输送,打造一批能够在全球市场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优质品牌,推进我国建材行业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

六、坚持人文精神,筑牢行业发展根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实际就提出了一个人文的理念。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要素。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我们的一切发展都要依靠人民。前面提到的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离开了人才,离开了广大建材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拼搏奋斗,只能是一个空想。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新目标,人文是根基。建材行业的进步发展、市场活力的提升、应对破解风险危机等均依赖于人才,特别是依赖于企业家、科学家,而健康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则是广大建材职工的共同追求。我们要全面提升企业家、科学家对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好企业家、科学家及众多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要在全行业倡导弘扬企业家、科学家精神,宣传企业家、科学家事迹,重视企业家、科学家作用发挥。要全面提升建材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通过加强周密的制度性设计,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生产条件,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这应该成为行业的基本理念和职业操守,也是每个建材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人文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建材行业的具象化和具体体现,适应了建材行业大环境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为行业发展指出了路径,提供了可操作的措施。我们要以开拓为纲,坚持创新路径,坚持绿色要求,以共享为保障,以开放为胸怀,以人文为根基,为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的发展新目标,实现建材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数据来源:中国建材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