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5871519
水泥网 >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 水泥 > 正文

北方水泥回归联合公司 惨烈价格战仍难避免!祸起何因?

2018-08-16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核心提示:据中国水泥网通讯员消息,近日,北方水泥已经重新加入隆合建材有限公司。

  据中国水泥网通讯员消息,近日,北方水泥已经重新加入隆合建材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隆合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22日,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做实销售平台,夯实业务,完善股份制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平台外企业的整合办法,最终实现黑龙江水泥一体化,实现全行业受益。”

  然而,成立不到一百天,作为主要成员的北方水泥即宣布退出。据中国水泥网8月1日报道,“北方水泥已于近日宣布退出隆合建材有限公司,公司工作人员也已经从隆合建材公司位于哈尔滨软件园的办公地址搬走。(重磅!有家水泥企业已退出区域联合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需求不理想,价格虚高,小企业蚕食市场,客户流失是导致北方水泥退出的重要原因。“从市场方面来看,虽有冬季错峰生产,市场仍存在大量低价冬储水泥,加之整体市场需求并不理想,一些民营中小厂家报价并未跟随大厂同步上扬。尤其辽宁、内蒙古地区需求较差,产能集中度不高,低价水泥持续对黑吉市场造成冲击,当地主导企业挺价致使销售客户流失比较严重。六月底以来黑龙江西部大庆地区主要大厂挂牌报价大幅下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另据知情人透露,8月9日,泛东北地区水泥去产能座谈会在黑龙江双鸭山召开。知情人表示,东北当前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效果有限,价格大幅度跳水,下半年传统水泥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如何统一思想,应对当前市场情况尤为重要。

  作为东北最大水泥企业,缺少北方水泥的参与,东北市场无序情况将更加雪上加霜,很可能掀起更惨烈的价格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双鸭山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是要重新将北方水泥请回“东北大家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稳定军心,定调下半年东北市场,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价格无序竞争局面。

  但是,北方水泥回到“东北大家庭”是否就能阻止当前的价格崩盘走势呢?显然是不够的,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的消息,当前东北水泥价格暴跌之势仍然未能缓解。

  近日辽宁辽阳地区主要厂家水泥价格出现连续下调现象,累计幅度约达30-50元/吨不等。调后辽阳地区P.C32.5R袋装主流出厂210-230元/吨,P.O42.5散装225-245元/吨左右,当前价格已经逼近成本价。哈尔滨地区一些厂家42.5级散泥出厂也已降至300-330元/吨,市场报价较最高位回落近200元/吨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在区域需求十分疲软之下,错峰停窑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水泥联合平台大厂价格年后大幅推涨后报价远高于中小民营企业,客户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东北市场持续受到毗邻内蒙古及东北自家兄弟辽宁低价水泥冲击,这些均是当前东北水泥行情暴跌的重要因素。

  东北水泥市场想稳定行情,在保证区域市场团结的同时,以合理价格及充分发挥就近的优质服务防止周边过剩水泥流入也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当然,无可否认,无论东北乃至泛东北区域市场如何调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限制产量稳定价格仅仅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不久前就曾专门就东北水泥市场形势作了如下表述:“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是现阶段去产量平衡市场需求和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经济效益的良策,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错峰都要有一定的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才能产生效应,产能利用率低于60%尤其低于50%之后,自律与错峰生产等办法已无法起到扭亏和盈利的效应。”

  归根到底,真正将去产能落到实处才是解决当前行业问题的关键。笔者也曾经多次在不同文章中指出,通过限产来保价,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将打破获利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也会给更大范围的水泥流入制造契机,这个时候将掀起惨烈的价格竞争。

  水泥的“短腿”带来了其不利于长途运输的弊端,也赋予了其区域性特性。某一相对封闭区域的水泥行业发展轨迹可以被业内记录和参考。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基建和经济发展启动较早。正因如此,东北为国内其它区域水泥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看到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泥市场是如何伴随经济转型和基建下滑从骄子一蹶不振。

  东北现在的局面也是未来国内很多区域将会面对的,未雨绸缪为时不晚,去产能势在必行!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行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