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网 > 产业研究 > 水泥 > 正文

即日起,河南、山东等水泥大省生产线停产

2023-11-15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核心提示:步入11月中旬,北方采暖季来临,多地水泥企业也陆续迎来冬季错峰。河南、山东等水泥大省11月15日起正式进入冬季错峰停产状态。

11月7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了川渝地区水泥行业2023-2024年错峰停产计划。

自11月7日起,川渝地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每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度错峰生产基准天数140天+X天(X为根据环保、能耗、减碳、环境敏感时期等因素实时调整的停窑天数)。春节、酷暑伏天、雨季、重大活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开展错峰生产工作的时间计入当年错峰生产总天数。

(一)全年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熟料生产线免予实施错峰生产。有关部门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重大活动保障等重点时段另有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二)川渝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价为A级的水泥企业、生产特种水泥的企业、协同处理电石渣及固危废的生产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错峰减免,具体按川渝省级水泥协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执行。

(三)上述差异化错峰生产减免政策不得叠加享受,川渝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价为B级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不得享受上述错峰生产减免政策。

为减少雾霾发生,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在北方试点开启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之路。经过几年不断完善,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明确要求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

步入11月中旬,北方采暖季来临,多地水泥企业也陆续迎来冬季错峰。河南、山东等水泥大省11月15日起正式进入冬季错峰停产状态。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也顺应了我国碳达峰目标的要求。

2022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及,要完善水泥错峰生产。分类指导,差异管控,精准施策安排好错峰生产,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有序开展,有效避免水泥生产排放与取暖排放叠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宛北水泥:靠质量 靠产品 赢得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全国水泥产量13.27亿吨,全口径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6851万吨,降幅11.27%。具体到河南省,前9个月产量6100万吨,较去年减少约1300万吨,降幅21,31%。近日,河南方城县宛北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新岳在与中国水泥网交流中表示,长期来看,包括河南在内,水泥需求肯定是下滑的,这个时候盲目的最求销量并不现实,企业一定要靠质量取胜,

全球首条5000t/d熟料回转窑5级升7级预热器技改工程在江苏完成

当地政府和项目设计、建设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装备、材料供应、熟料用户等单位300多人参加了庆典。这标志着由龙山水泥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中材国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全球首条5000t/d熟料生产线5级升7级预热器技改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完成。

2024-10-31 生产线 投资

不差钱!海螺水泥多个熟料项目技改升级

近段时间以来,海螺水泥多个熟料项目传来技改升级的消息。譬如,日前西藏八宿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首次公示》。

产能提升!海螺水泥一项目环评公示

内容显示,该项目利用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一条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增一套富氧制备系统和富氧烧成系统,制取O2分两路供给烧成系统和办公区及宿舍生活用氧,同时通过调整工况运行参数,将其产能提升至3000t/d。

河南省发布2024-2025年度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工作通知

通知显示,全省所有水泥生产企业按照省生态环境厅最新发布的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等级评定结果,A级企业自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2月28日、2025年3月11日至2025年3月31日实施错峰生产;B级企业自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2月18日、2025年3月1日至3月31日实施错峰生产;其他企业自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实施错峰生产。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yjy.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