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 企业 > 正文

水泥网评论:山水水泥量价齐跌,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

2024-09-04 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林加义

核心提示:2024年上半年,山水水泥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同比下降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亿元,同比下降124.04%……

综评:2024年上半年,山水水泥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同比下降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亿元,同比下降124.04%。今年上半年,受专项债发行偏慢以及债务风险管控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承压下行,公司主营业务量价齐跌,毛利接近腰斩,加之各项运营费用居高不下,业绩亏损进一步加剧。

图1、2:2024年上半年山水水泥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山东市场量价降幅均较为明显,拖累营收下滑

2024年上半年,山水集团水泥销量为2160.4万吨,同比减少约6.7%,熟料销量为302.7万吨,同比减少约21.7%。从地域分布来看,除鲁西市场销量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余各地区销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鲁东和东北市场销售降幅尤为突出,水泥销量同比分别减少94万吨和58万吨,合计占上半年水泥销售减量的77%。

图3、4:2024年上半年山水集团水泥、熟料销量及售价(单位:万吨、元、%)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价格方面,2024年上半年,山水集团水泥销售均价约为248元/吨,同比下降18.5%,熟料销售均价约为205元/吨,同比下降19.1%。从趋势来看,一季度由于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山水集团主要业务市场销售价格普遍降至成本线以下,亏损较为严重。二季度开始,通过加大错峰停窑力度,公司实现挺价复价,水泥及熟料销售价格有所回升,盈利能力相较于一季度稍有改善。

分区域来看,山东市场需求不振,加之相对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上半年水泥销售均价降至252元/吨,同比降幅达到23.6%,是上半年山水水泥价格降幅最大的运营区。与此同时,虽然东北地区销售减量同样较为明显,但由于当地错峰执行力度较大,二季度涨价落实情况好于国内其他区域,上半年水泥销售均价约为236元/吨,同比降幅仅有4.3%,是上半年山水水泥价格降幅最小的运营区。

整体而言,2024年上半年山东地区无论是销售量还是价格的降幅均高于其他地区,是造成山水水泥营收下滑的主要来源。

毛利腰斩,费用居高不下,业务亏损进一步加剧

2024年上半年,国内石灰石、矿粉以及煤炭等原燃料价格均延续下行趋势,山水集团水泥业务单位生产成本进一步压降,但由于水泥、熟料等产成品售价降幅远高于原料降幅,山水水泥实际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山水水泥总毛利降至6.23亿元,同比降幅达到48.6%,综合毛利率降至9.49%,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4.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期间费用相对刚性,整体降幅小于营收下滑的幅度,三费费率由9.89%进一步上升至11.89%。除此以外,受错峰停窑时间延长影响,非高峰期间停产产生的费用达到5.08亿元,同比增长1.84%。由于业务毛利腰斩,各项运营费用居高不下,2024年上半年山水水泥归母净利润降至-5.31亿元,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124.04%。

表1:2024年上半年山水水泥主要经营数据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后市展望:下半年业绩将有边际改善,全年扭亏难度较大

2024年下半年,山水集团所在市场错峰停窑以及协同挺价的积极性较强,水泥及熟料成交均价大概率高于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水平,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将有所修复,综合毛利率预计小幅回升。然而,受资金因素影响,短期内下游项目增量较为有限,市场需求仍存在下行压力,对价格上行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形成限制。综合来看,下半年山水集团业绩表现存在边际改善预期,但全年实现扭亏为盈的难度较大。(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网评论:海螺水泥经营业绩好转,盈利能力强悍!

2024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681.5亿元,同比下降31.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1.98亿元,同比下降40.06%。

水泥网评论:华新水泥一体化发展、海外发展破局焕新

2024年上半年,华新水泥实现营业收入162.37亿元,同比上升2.56%;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下降38.74%……

上峰水泥答投资者问 涉及水泥价格、骨料业务、产能置换等

面对行业需求下行趋势,公司将会采取更加稳健务实的策略应对行业形势的变化,无论是精细降本、提质增效、均衡灵活、积聚动能,还是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延伸环保、物流、新能源等产业链,持续转型升级业务结构,以及公司在新经济股权投资领域的适度投入,积累发展动能,最终都是为了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持续稳定增长。